11月25日,在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关员的监管下,12个集装箱的进口棉花进入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,通过棉花“整箱智能鉴重系统”,快速完成重量鉴定。
“传统鉴定模式下,进口棉花鉴重采取肩扛车推、台秤衡重,单个集装箱就需耗时60至90分钟,效率低、人工成本高、误差难以避免、安全隐患大。”青岛宏桥市场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涛介绍。
近年来,黄岛海关立足行业需求,创新实施进口棉花智能鉴重查验模式,通过开发智慧鉴重系统、研发智能鉴重设备、建设司机自助智慧鉴重亭等一系列举措,将集装箱起重机、电子汽车衡、智能控制系统、监控系统、重量传感器等系统设备有机集成,依托互联网平台和重量采集运算终端,实现重量鉴定数据采集、自动运算、过程存储、结果判定的一体式自动鉴重,每个集装箱重量鉴定时长压缩至6分钟,减少鉴重人工使用60%。
“今年以来,我们公司进口棉花出入库数量同比增长30%,依托智能鉴重,鉴定效率提升了90%,单个集装箱就可以节约成本500多元,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创新红利。”刘俊涛称赞道。
在原有功能基础上,黄岛海关不断优化完善进口棉花智能鉴重查验模式,采用5G通信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鉴重设备远程互联,海关关员在办公室内即可查看棉花集装箱的实时鉴重情况,进一步实现‘一站式’无接触智能鉴定。
同时,为进一步提升棉花进出综保区物流效率,黄岛海关在青岛前湾综保区主要进出通道搭建智慧卡口监管平台,上线运行的鉴重棉花智慧物流系统,替代以往需跨部门审批的人工抬杆放行模式。入区鉴重棉花车辆通过报关单集装箱信息校验、过卡影像实时采集,实现出入区自动过卡。今年以来,该系统共自动放行棉花鉴重车辆7950车次,提高通行效率60%以上。
“通过智慧卡口监管平台,对货运车辆实施前置判别、自动分流、分类引导,实现‘无感’快速出入区。棉花的通关更快了,企业的成本也更低了。”青岛西海岸棉花协会秘书长路鹏说。
今年前十个月,黄岛海关累计监管进口棉花140.6万吨,共为企业出具品质证书、重量证书4150份,指导国内企业对外索赔金额合计1178.29万美元。(栾建华、杨忠成、谢宁/文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