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为:关员对首单变速箱保税维修业务进行现场监管 任杰斌/摄
9月23日,宁波赛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赛力汽车)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,工程师们正在对第一批保税进口的5台DSI6AT型号变速箱进行检测、拆解,流水线上的工人们则对问题零件进行维修和更换。这标志着浙江省首个变速箱保税维修项目正式落地。
2024年2月29日,《关于发布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的公告》(商务部 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公告2024年第7号)正式施行,新目录包括飞机发动机短舱、汽车变速箱、投影仪等27类产品,至此,综合保税区内可开展保税维修的产品已增至97类。同时,公告明确了允许区内企业开展本集团国内销售的自产产品的维修,维修后返回国内,不受维修目录限制;还允许国内待维修且属于维修目录内的货物,进入综保区维修后,直接出口至境外。
赛力汽车总经理彭晓丹介绍:“海外质保期内变速箱维修成本高,技术支撑不足,售后服务压力很大。新保税维修目录调整后,公司就开始筹备吉利汽车海外市场的变速箱保税维修,预计能节省各方面成本20%左右,从而提升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售后服务能力,促进出口订单可持续增长。”
“新规还新增了‘允许区内销售且属于目录内货物进去综保区维修后,直接出口至境外’等规定,进一步释放了综保区保税维修政策红利,企业可以通过保税维修带动产业价值链延长,促进工艺改进,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。”宁波海关所属宁波保税区海关综合业务三科科长汪菁表示。
在变速箱保税维修项目落地过程中,宁波保税区海关提前介入,配备项目专员,为企业量身打造海关方案,提供“一对一”政策精讲、个性化答疑等业务辅导。彭晓丹说:“在海关的大力支持下,我们顺利完成了保税维修的厂房验收、ERP联网、账册设立,现在已经按照国内外订单有序开展维修业务。通过ERP联网,海关自动采集监管所需数据,也为我们省去了很多程序性手续。”
下一步,宁波保税区海关将围绕企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的需求,积极推进保税分销、研发、检测、维修、物流、金融等“保税+”新业态,发挥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,不断拓展丰富“保税+”多元业态发展的内涵和外延,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。(陈康、王新长/文)
